《从狼性文化到磁性文化》连载四十四
  

第八章:新挑战

中低速创新

我们经常在想一个问题,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才能够把中国从一个厚积了数千年重农抑商之灰尘的农耕社会带进了万般皆下品,唯有生意高的市场社会?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才能够使社会主义的中国放弃了计划经济而采纳了市场经济?或者换句话问,什么才是市场经济在当今世界所向无敌的力量源泉?

是“人生而平等”。

因为人生而平等,所以你不能剥夺我,我也不能抢夺你。我们之间只有通过双方自愿的交换,才能各有所失,各有所得,皆大欢喜,增进共同的福利。

因为“人生而平等”条件下的交换,所以,如果你手上的苹果价格高、质量次,我就跟你说拜拜,就另寻他人;或者他人自然会找上我的门来,向我推销他的更能让我感到划算的苹果,所以就有了竞争。

因为“人生而平等”条件下的交换和竞争,所以,我要想在竞争中获胜,我就得埋下头来培育出新的品种、研究出新的栽种方法,把自己家的苹果弄得更好看、好吃、价格更低、更能吸引消费者,所以就有了创新。

因为“人生而平等”条件下的交换、竞争和创新,所以,“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

所以,“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所以,平等是创新之根、平等是创新之源。没有平等,就没有创新,特别是在互联网的社区里,人人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平等地注册、登录,拥有平等的发帖权、评论权、点赞权、打赏权,人们的平等意识因而长足提升。这时,如果企业内外,还不能顺天应人地平等地对待一切利益相关者,创新就是痴人说梦。

所以,我们要在前面,把平等的理念列为磁性文化的首要理念。平等产生交换,交换引发竞争,竞争激发创新。创新者胜,创新者强。

所以,我们总是一有机会,就要把反平等、反市场、反竞争、反创新的传统农耕文化糟粕拿出来说事。不是我们跟它有仇,而是我们几十年的阅历告诉我们,虽然中国有太多、太聪明的企业家,但是由于深受君臣父子之类的危害太甚,始终过不了这道槛,最后,总逃脱不了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其进锐者,其退速的怪圈。

切记,切记,切记在心呀!

理解了市场经济的创新机理和制胜之道,我们下面对企业创新的解析就站在了一个制高点上,就更能击中要害和全局在胸。

什么是企业的创新?

我们检验企业创新与否的标准为:前所未有的和真金白银的。

前所未有的道理不必讲,问题在于其特定的企业范围。一项技术,在竞争对手那儿或许早已采用,算不上新鲜,但对本企业来说,却是大姑娘上轿第一回,所以应当视作创新。反过来,某食品加工厂的机修工小陈对激光技术颇有兴趣,利用业余时间坚持不懈地钻研,并小有收获,于社会是十足的创新,于企业却不是,因为他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能应用于食品的加工。

真金白银讲的是不仅要新技术、新产品,而且企业采用后,能增加实实在在的收入,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企业就是企业,企业创新的目的是为了逐利,没有了利益可言,当然不能称之为创新。

前所未有是先决,能给企业带来真金白银是核心,两者缺一不可。按此标准,企业创新涵盖的范围极广,有技术创新,也有管理创新;有技术管理精英的创新,也有一线员工的小改小革;有新产品新市场的开发,也有一条合理化建议一个新点子的采纳;甚至于曾经引进的技术、产品、管理方法,管理软件,因为当时的条件所限,未获得成功,尔今,万事俱备了,重新捡起来重新应用,只要有效,都算是创新。总之,创新既不是技术攻关的代名词,也非少数技术、管理精英的专利,创新无处不在,创新人人可为。

什么是企业的中低速创新?

若干年前,我们在和一位民营企业老板谈到企业创新节奏的话题时,记得他曾感慨万千地讲,企业没有超前的创新意识不行,但太过超前的创新,以至严重脱离了消费者的实际需要也不行,也一样要为创新所累。他当即指着沙发旁的某品牌饮水机举例说:“别看它们现在卖得红火,其实七八年前,我就在国内最早开发了一套饮水机的生产模具,拿出了最早一批样品放到市场上去试销。但在当时,因为时机不到,无论我怎样努力,就是打不开销路,不得不抱撼而归。”

还好,这位老板在争当行业先锋的战斗中,只是负了一点轻伤,还有机会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不像我们熟悉的另外一家企业,不但过早地开发某一种类的洗涤产品,而且过度地投资。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押上全部家当,建立起据称是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再说。结果可想而知,行业先锋没当成,反倒成了行业先烈。

在互联网兴起前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主导中国大陆日用消费品市场的创新基本有两种类型:模仿创新和中低速创新。

模仿创新。主要是模仿港台和欧美地区的风格,并且流行的路径也大致遵循先广东、上海,后东部沿海的江浙,再由东部向中部,由中部向西部扩散,因为那时的线型销售渠道,不比现在的网络时代,东西南北中几乎全站在了同一个起点、同一个平台上。

中低速创新。其特点是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较慢,一招鲜,吃遍天的现象比较普遍;企业创新主要围绕如何击败竞争对手,如何在规模、成本、价格、质量上比对手更胜一筹。其相应的背景是,虽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增加了日用消费品的市场需求总量,但因为一方面相对于企业的用工需求,劳动力的供给总是非常地充足,另一方面旧常态的资本积累的大气候,致使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基本的收入增长机制长期缺失,社会的主流需要始终停滞在中下层的相互关系和生存需要上不前,所以,日用消费品市场只能在低端、低层次上增长,客观上造就了中低速的企业创新。

这时,企业不是不想加快创新,而是没需要,没必要。

这时,企业如果为创新而创新,违背创新的规律,顶风创新,逆流创新,那么,一不留神就会一下子走得太远、走上创新的不归路。

这时,中低速创新就胜过中高速创新,亦即,创新的快慢不是问题,问题是要适合于终端市场的需要变化节奏。


发布时间: 2018/7/26
 
海图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4-2006 Westhunter.com  蜀ICP备06000727号